熱度 1
氨氮的來源:
1、空氣中氮氣或陸上含氮物;2、池中殘餌、排泄物及生物尸體等分解;3、地下井水;4、水中固氮菌或藍藻將水中氮氣轉化而來。在RAS系統中氨氮主要源頭是飼料,投餌導致池中殘餌和排泄物分解。另外就是引用的地下井水。
氨氮是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離氨(也稱非離子氨)NH3和銨根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體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國家標準Ⅲ類地面水,非離子氨氮的濃度≤1毫克/升。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漁業水體非離子氨NH3不能大于0.02mg/L。
養殖水體中的無機態氮,如溶解氮氣(N2-N)、氨(銨)態氮(NH3(NH4+)-N)、硝酸態氮(NO3-N)、亞硝酸態氮(NO2-N)等是水中浮游植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眾所周知,氨(NH3)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滲入養殖生物體內對其產生毒害作用。因此,少量的NH3-N是餌料生物生長繁殖的營養物質,而當NH3-N超過一定限度則對水生生物產生直接危害或使水質變壞而間接影響養殖動物。對氨(銨)的測定多采用納氏試劑法,測定結果表示的是總氨(銨)濃度。依據測定結果對水體進行評價時,一定要注意其中有毒性的非離子氨(NH3-N)的實際濃度。近年來氨(銨)對水產養殖動物的毒性結果報道多以非離子氨表示。養殖水體中非離子氨在總氨(銨)中所占的比例,主要與水體溫度、PH值等因素有關。
非離子氨在總氨(銨)中所占比例的求算法有好幾種,如公式計算法和諾模圖解法等,使用起來不方便。經我們用SPSS軟件對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總氨換算表中的數據進行了處理,發現在一定水溫下,當PH值在6.0-8.5之間時,非離子氨的百分占比與PH值呈一對數曲線關系,經回歸分析,可計算出不同溫度下,PH相差0.1個單位時的非離子氨百分占比。
查詢范例:某甲魚養殖池水溫為29℃,PH值為8.2,用納氏試劑法測得水體總氨(銨)4.2mg•L-1,根據水溫和PH值,經查表得出非離子氨所占百分比為10%,4.2mg×10%=0.42mg•L-1,說明水質趨于惡化,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共同探討聯系:13128283393 駱
Archiver|手機版|關于我們|廣告業務|加入我們|聯系方式|免責聲明|水產前沿網
( 粵ICP備10068752號 )
GMT+8, 2022-10-5 07:34 , Processed in 0.0502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Copyright © 2008-2012 Design: Comiis.Com